人工濕地污水凈化處理技術
發布時間:2016-08-28 新聞來源:http://www.hkbtours.com/products/productClass2_1/ 瀏覽次數: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是一種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的與自然濕地相類似的地面,是人為地將石、砂、土壤等一種或幾種介質按一定比例構成基質,并有選擇性的植入植物的污水處理生態系統。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源于對自然濕地的模擬,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所針對的污染物(環境影響主力因子)主要為氮、磷、懸浮物(SS)、有機物(BOD、COD)、重金屬等。
由預處理單元和人工濕地單元組成。
預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減少污水中的懸浮物,以防止濕地填料堵塞,確保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加濕地處理壽命和能力。
一般的工藝流程:污水--格柵--沉砂池--沉淀池--穩定塘--人工濕地--出水。
下面來說下污水中懸浮物及含氮、磷、重金屬的去除方法:
懸浮物的去除:懸浮物(SS)的去除主要通過基質的過濾、污泥沉淀及根系附著來完成。為防止在進水口附近發生堵塞,進水前應設置預處理以降低總固體濃度,一般設置沉淀池即可。
有機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積的土壤顆粒表面形成一層生物膜,當污水流經土壤顆粒表面時,不溶性的有機物通過基質的沉淀、過濾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機物則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被分解去除。
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無機氮和有機氮。無機氮包括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有機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去除途徑包括基質的吸附、過濾、沉淀、揮發、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機磷和無機磷。其去除途徑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質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工程實際及理論研究均表明,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質吸附及污泥沉淀為主。
重金屬的去除:金屬離子去除機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膠體顆粒的吸附、懸浮顆粒的過濾和沉淀,人工濕地對污水中重金屬去除是通過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質等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最終被異養微生物轉化為微生物體、CO2、甲烷和水、無機氮、無機磷。